角色袋是利用正方形色纸(大小一般为15*15cm)沿对角线对折一次后再适当折叠而成的小口袋,主要用来放置幼儿的游戏卡。角色袋不仅有助于合理配置各游戏区的角色,而且还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
角色袋是利用正方形色纸(大小一般为15*15cm)沿对角线对折一次后再适当折叠而成的小口袋,主要用来放置幼儿的游戏卡。角色袋不仅有助于合理配置各游戏区的角色,而且还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
第一步,合理投放角色袋的数量
合理投放角色袋的数量,无形中就控制了每个游戏主题的角色数量,也就合理配置了各游戏区的角色。这对幼儿理解角色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一次A、B两个小班的游戏现场观摩中,我发现在A班娃娃家比较明显的位置贴了5个角色袋,每个角色袋中都有幼儿的游戏卡。我以客人身份进行询问,了解到娃娃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正好是插卡的五名幼儿。由于材料的分配比较合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明确,因此这五名幼儿的游戏比较有序。而B班则有8个角色袋,共有8名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以同样的方法了解到该娃娃家游戏中有两位奶奶、一位妈妈、两位爸爸、一位爷爷、两位姐姐。在游戏中两位姐姐去抢他*的调料盒,三人抢着烧菜;一位爸爸自顾自拿了一个锅在炒菜,不过很快就被另一个爸爸抢走了材料;一位奶奶在抱娃娃,另一位奶奶则无所事事,爷爷也在一旁百无聊赖地坐着……显然,若一个游戏区的人数过多,角色职责混乱,则不仅会影响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幼儿对角色职责的理解。
一般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需要和兴趣,预设或生成游戏主题。在投放每个游戏主题的角色袋中,我们先根据游戏主题本身的特点,引导幼儿一起商定游戏中角色安排情况。比如,医院主要角色——医生和护士;银行主要角色——柜员、保安、客户。然后,根据具体角色安排情况来协商、确定各游戏区的角色袋数量。另外,我们还注意控制角色袋数量与整班幼儿人数的比例。比如,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主要处于个别动作阶段,因此我们提供的角色袋数量和小班幼儿的人数大致相当,尽量让每名幼儿都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以增强其角色职责意识。而在中大班我们则适当减少角色袋数量,让中大班幼儿学会竞争上岗,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角色意识和合作水平,又可以提升他们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巧妙设计角色袋的标记
随着游戏情节和内容的丰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比如,小菜场的幼儿A和B上班后来买菜者很少,时间一长,他们都耐不住要出去玩。这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A和B都跑出去玩,谁也不管谁,也不管菜场的生意,所以没有争执;另一种是只能一个人出去,谁也不肯让谁出去,所以就会争执起来。一般教师会介入解决争执,如让幼儿以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出去玩。但这样做,却忽视了正在进行的游戏主题本身的价值。就拿“小菜场”来说,“小菜场”的营业员、管理员本身就被赋予了一定的责任和内涵。在游戏中我们不仅要顺应幼儿的需要,更要重视游戏主题、游戏角色的本身价值。
因此,我们引导幼儿为每个游戏区的角色袋做上简明的标记符号,暗示工作的内容以利于幼儿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在某一个角色袋上画一个五角星,暗示这个游戏角色要全面负责该游戏,不能随便离岗。对于这样的规则,幼儿一般能够理解和遵守,从而确保游戏区不会出现无人管理的问题。其实,每个游戏区都可以有一个星级角色,如星级老师、星级营业员、星级医生等。这个星级角色至少要挂职一天,第二天可以换其他角色。这样一来可以增强游戏角色的责任感,并增强了游戏的灵活性和交往性。
第三步,适时调整角色袋的呈现
角色袋上的标记和数量要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兴趣和水平适时调整。比如,在“大舞台”游戏中,起初我们设定了唱歌、朗诵儿歌、舞蹈、走模特四个节目,除了主持人这个角色袋是空着的外,其余4个演员的角色袋上都做了唱歌、朗诵儿歌、舞蹈、走模特的标记。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插在自己喜欢的角色袋中。时间一长,单一的表演形式和固定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又更换和增加了新的空白角色袋,幼儿可以自主协商制作角色袋上所想表演节目的标记。这样的调整不仅可以使幼儿表演的节目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可以使幼儿根据节目单选择自己喜欢表演的节目。
在调整游戏袋的呈现时,除了可以增加空白角色袋外,有时还可以减少角色袋的数量,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促进幼儿在角色袋的暗示下,扮演并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职责,以真正实现游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