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宏博幼师 >> 新闻频道 >> 幼教论坛 >> 浏览文章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策略

宏博幼师培训 2013-7-11 9:06:14
相关导读:

? 每年九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候。一个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儿园的大门。九月初的幼儿园,常常是哭声一片。孩子们和父母亲人的分离焦虑困扰着很多家庭,也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

每年九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候。一个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儿园的大门。九月初的幼儿园,常常是哭声一片。孩子们和父母亲人的分离焦虑困扰着很多家庭,也为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场景一:宝宝第一天来上幼儿园,就一刻不停地哭。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如此,从不参加任何活动。他会一直紧紧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坐在远离小朋友的地方,默默地流着泪。老师的拥抱、帮助,他都不愿意接受。经过与家长的交谈,老师了解到,宝宝的父母很忙,多数时间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是个非常受宠的孩子。宝宝也很少与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宝宝所经历的情绪困扰就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每个孩子因为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个性和习惯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泣,有些孩子会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语,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拒绝进食、身体不适症状等。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孩子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例如,有的孩子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离开后很快就转为正常;有的孩子与亲人分离后很难适应环境,不愿意从事其他活动,整天情绪糟糕,容易哭闹;有的孩子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也不闹,但拒绝与人交流;有些孩子会出现短暂的睡眠障碍,会从梦中惊醒,或难以入睡等等。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
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以及幼儿自身的因素等有关联。
(一)家庭的因素: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我们曾经对小班孩子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情况做过调查,如孩子在家吃饭,父母、祖辈喂孩子吃饭的约占五成,成人偶尔帮忙喂饭的约占三成,能自己吃饭的孩子仅占两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独立性差。当他们走进幼儿园,面对大量必须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必然会产生焦虑。上洗手间不会穿脱裤子,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或者撒得满地。虽然有老师照顾,但毕竟不像家人照顾得那么及时周到。这样的孩子更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2、家庭环境使孩子缺乏交往的经验。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很少和同龄人相处,他们缺乏和其他幼儿交往的经验,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社会性发展缓慢,有时存在集体适应障碍。所有这些,势必会使幼儿产生社会性焦虑。
3、亲子依恋关系质量的影响。出生后在父母身边长大,受到父母及时关注、回应,感受父母温柔照顾的孩子,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内心安全感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信任,愿意主动去探索学习。这类孩子在入园时,能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不在父母身边长大,或不断变化照料者,或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则容易形成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恋关系。这类孩子内心安全感较弱,对周围世界不信任,容易产生较强的分离焦虑。
4、家长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孩子,也会影响家长。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常识,不能正确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变化,或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这些家长常常在送孩子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更有甚者,在送孩子入园时,与孩子一起痛哭流涕。家长的这些情绪表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增加孩子分离焦虑的强度。
(二)幼儿自身的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孩子不能独立用餐,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等。入园后,不再有家长细致及时的照顾,幼儿难以完成自己的事情,需要等待或寻求老师的帮助。此时,孩子往往会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激发或增强分离焦虑。
2、生活节律的变化是导致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每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起床、活动、进餐、午睡等,都各有自己的节律。但一旦走进幼儿园,就要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原有的生活节律就会被打乱。对适应能力比较弱的孩子而言,生活节律的变化也会带来焦虑。
3、个性因素也是造成分离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不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对父母亲人依恋的需要就更强烈,孩子会情绪不稳定,悲伤哭泣,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其分离焦虑表现得更为强烈。但个性开朗的孩子,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容易与教师建立起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的强度会减弱。
二、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策略                    
分离焦虑给幼儿入园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会产生困扰,对教师的工作也加大了难度。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密切合作。
(一)幼儿园采取的主要策略
 1、精心设计活动室的环境。孩子一走进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活动室度过。怎样设计一个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喜欢的活动室,是老师们面临的问题。老师们在设计活动室环境时,既要考虑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室环境;又要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从孩子的现状出发,所有的材料方便孩子自己取放和操作,从而让孩子获得愉悦感和对环境的掌控感,减少无助感带来的焦虑。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唱歌、讲故事、画画、体育游戏等,分散孩子对焦虑情绪的关注,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每年小班入园时,我们都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在进餐、午睡时比较容易出现哭泣等情绪波动,但在教师组织活动时,注意力被吸引,情绪状态良好。
3、尽快建立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幼儿与成人之间稳定的依恋关系会给幼儿带来内心的安全感,会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所以,当小班孩子跨入幼儿园之后,教师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用充满爱意的拥抱、抚摸和细致及时的关心、照顾,来赢得幼儿的信任,尽快与孩子建立起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
4、鼓励孩子学习自立与互助。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学习洗手、喝水、吃饭、上厕所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通过对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孩子会逐步提高自信心,对消除焦虑感有一定帮助。同时,鼓励孩子尝试在集体中帮助他人,会让孩子感受成就,认识小伙伴,促进人际交往,并更快地对集体认同,喜欢上集体生活。如: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二周,还是哭哭啼啼地来到幼儿园,有时甚至比第一周哭得更厉害,老师们也只能用更大的耐心与爱心去对待他。吃饭的时候,老师尝试着请宝宝帮忙分勺子,没想到宝宝不哭了,他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了。老师终于第一次看见了宝宝灿烂的笑容。
5、及时与家长沟通。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年轻的父母也没有孩子上幼儿园的经验。所以在孩子入园初期,父母也非常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一方面是向家长及时汇报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放心;另一方面要了解家长的想法,消除家长可能产生的误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对家长进行适时的指导,共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宝宝一天天地好起来,在园期间情绪已经比较稳定,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了。但是,每天早晨来园时仍然哭得很伤心,他的父母着急了。妈妈问老师:“为什么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早晨都哭闹得厉害,是不是在幼儿园曾发生过什么让他害怕的事?”是啊,这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不解开家长心中的疙瘩,又怎么能做好孩子的工作呢?老师耐心地向宝宝妈妈解释孩子刚入园时的心理状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问妈妈:“宝宝出生时,是母乳喂养还是喂牛奶?”妈妈说:“母乳喂养。”老师又问:“那宝宝断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妈妈回忆说:“哎呀,他哭得非常厉害,哭了好长时间呢!我真是觉得心痛啊!”老师接着给妈妈解释:“其实孩子上幼儿园,是他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他的社会生活。对孩子来说,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地面对外面的世界,就是一次心理上的断乳啊!所以,孩子才会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他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帮助!”宝宝的妈妈是位明理的家长,此后,老师一直通过电话、便条和面谈与家长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同时,老师对宝宝更加关注,尽量帮助他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宝宝终于一天天地活泼了、快乐了,喜欢和老师交谈,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了。
(二)建议家长采取的策略
1、尽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尽管父母爱子心切,但千万不要溺爱,对孩子的爱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尽快学习自己吃饭、自己上洗手间、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孩子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能在集体生活中增强自信心,从而减轻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2、及早调节孩子的生活节律。当孩子准备入园时,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并利用入园前的一两个月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孩子的生活节律进行调整,尽量让孩子按照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来作息。如果孩子入园后,生活作息时间和家里基本相同或相差不大,也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温柔地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表明:坚持一个行动,关键在头三天,如果能坚持21天以上,就能形成一个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想改变都很困难。所以,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月,如果家长能够坚持每天送孩子按时上幼儿园,对孩子养成上幼儿园的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当宝宝的妈妈打电话来给宝宝请假,说是宝宝哭得厉害,又有一点流鼻涕,可不可以请假不来的时候,老师告诉她:假如孩子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最好坚持来幼儿园。让孩子尽早养成按时上幼儿园的习惯,知道自己长大了,周一到周五必须上幼儿园。不要送一天不送一天,让孩子总是产生可以不上幼儿园的希望。尽管孩子有时候会哭闹,但父母还是要态度温柔地坚持原则。
4、言出必行,不欺骗孩子。常常在幼儿园看到这样一幕——妈妈把哭泣的孩子交给老师,然后告诉孩子:“宝贝,妈妈去一下洗手间啊!”然后妈妈忍痛悄悄走出幼儿园。妈妈以为这只是善意的欺骗,可以减轻孩子分离时的痛苦。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却遭遇了最信任的人——他*的欺骗!对孩子来说,最值得信任的人突然之间变得不再可以相信,这个原本安全的世界也就更不安全了!母亲善意的欺骗并没有减轻孩子的痛苦,而是让孩子的分离焦虑不断增强。如果父母不用类似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必须离开,因为妈妈要去上班,但是妈妈保证下午五点钟一定来接宝宝。在下午五点到来的时候,妈妈准时出现在幼儿园。不断重复这样的分离、重逢,孩子虽然在开始时难以接受,但很快会因为父母的言出必行,而对父母更加信任。孩子会更快地认识到:虽然面临着和父母的分离,但是父母仍然会在固定的时间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父母是可以信任的,这个世界也是可以信任的!具备了这种稳定的安全感,孩子的分离焦虑自然就会逐步减轻了。
5、调整、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不仅出现在孩子的身上,也会同时出现在家长的身上。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哭闹、情绪不稳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状态。亲子关系之中,情绪的影响是交互作用的。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不让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孩子,是家长要做的重要功课。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哭闹现象,尽量不生气、不伤心、不焦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在帮助孩子。
6、信任、理解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孩子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老师尽快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家长如果主动与老师沟通,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和情绪表现等,就能协助老师尽快与孩子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同时,做好家园沟通,家园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分离焦虑的阴影,开始快乐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分离焦虑,是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应对分离焦虑,需要家庭和幼儿园携手互助,共同努力!


看完本文后
0 0%
0% 0
在线咨询
惠老师沈老师
任老师李老师




/UploadFiles/2014-05/wangdawei/12112.jpg

报名就送夏令营优惠活动火热进行

报名就送夏令营优惠活动火热进行中!...[详细]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北京宏博幼师,是国内高端幼儿师资培训机构。
查看报名流程乘车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