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动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善教学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品质,而且可以丰富幼儿园自身的课程实践和理论,培养一群融教研于生命的快乐、智慧的教师。我园的园本教研
一个生动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善教学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品质,而且可以丰富幼儿园自身的课程实践和理论,培养一群融教研于生命的快乐、智慧的教师。我园的园本教研基于这样的理念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本文以“幼儿集体舞教学研讨”为例谈谈我园的四步教研法。
一、学习先行,让教师在思辨中明确教研目标。
选择“幼儿集体舞教学研讨”,是因为我园2010年~2011学年度园本课程研究的重点是音乐。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几种类型中,最少选择、最难把握教学效果的是韵律活动。集体舞是韵律活动之一,是舞蹈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全班幼儿共同参与的、强调在队形中进行人际交流的一种自娱性舞蹈。
为了使园本教研在正确、科学、丰富的理论指导和经验碰撞下,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本案例中,我们安排两位骨干教师先行学习了许卓娅老师的专题报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民间舞蹈教学”,与专家对话,理清教研方向,随后分步阅读许卓娅著作《学与教的心理探秘——幼儿园集体音乐舞蹈教学指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组织针对性的专栏学习和集体讨论;又邀请本地的学科带头人介绍教学经验、培训教学技能,使其在教研过程中切实学以致用。
本教研案例的目标,在于帮助教师掌握集体舞教学的基本要点,包括音乐选择、动作设计、目标制定、程序安排、方法与策略选用等,这是教师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还有教师如何注重幼儿美感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同伴友谊的增进;第三,求得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共享资源,共同成长,收获研究成果。
二、观念引领,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教研过程。
我们的观念是:“要做、想做、去做”一个都不能少,让教师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教研案例中,第一步的教研方向和目标,其实就是老师们“要做”的。“想做”,就是在这一步的基础上产生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愿意带着问题去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我们鼓励老师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参与实践,不管是经验型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给她们提供尝试的机会并给予热情鼓励,使教师由“怕做”到“想做”。进而让教师在自己对于集体舞教学而言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基础上“去做”,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争取为教学活动增添一份独特的研究价值。比如:同样是大班的《朋友舞》,骨干教师戴老师和青年教师曾老师的教学就有很多的不同。她们在音乐的选择上就有个性倾向和能力差异,戴老师选择了适合跳集体舞的ABC三段体音乐,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曾老师选择了现成的《墨西哥帽子舞》,是自己熟悉并擅长表现的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曾老师的“找朋友”过程趋向程序化、为教而学,戴老师的“找朋友”过程趋于生活化、富有情趣。两个不同的教学活动不仅为集体舞教学的教研提供了视角不同的案例,也让执教者参与教研的过程清晰呈现。
三、反思发现,让教师在研讨中领悟教学之道。
本案例研究中,我们从音乐的选择、动作队形的设计、舞器舞具的提供乃至舞谱的呈现、教师的示范、退出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反思,帮助教师掌握了基本的集体舞教学技能,这是教学之“术”。集体舞教学研讨与其他任何课题的教研一样,都需要着眼于孩子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因此离不开教与学的关系,离不开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离不开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的目标定位,离不开音乐本身的艺术教育功能以及对人的完整教育价值,这是教学之“道”。
比如,在观摩三个课例后,老师们展开了研讨,谈出了自己的发现:
李老师:对韵律活动的素材不能拿来就用,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进行改编、截取,并在教学策略上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孩子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孙老师: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宝贵资源。要学会经验迁移,要学会触类旁通,要学会融会贯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吴老师:这次的三个韵律活动,都选用了“挑战儿童”的处理技术,将春节晚会上的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动作拿来,进行再创编并给孩子们学习,孩子也都能接受,我想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度。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要比将自己的观念感受强加给孩子更能让孩子主动地接受和学习。
徐老师:通过欣赏我觉得舞蹈动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动作的设计不光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容易接受,还要含有舞蹈的特色。舞蹈中的难点可以用画图或者模仿学习来解决。
四、总结完善,让教师在付出中收获教研成果。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获得成长其实就是园本教研的一种成果;而教学研讨中的每一个课例,都是一件作品,是教学相长、互动合作的产物,是实在具体的教研成果。借助这些课例以及由此生成的模仿、修改、琢磨、反复验证等一系列过程,我们总结提炼,打磨出了一些精品案例,也培养出了优秀的教师,推出了有潜力的新秀。
比如:小班集体舞《小青蛙》的三次修改,就是结合课例的分析,从执教者和评析者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总结提炼,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找到了适合小班孩子学习集体舞的队形设计和队形变化的规律。教师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培训者,他们作为园本教研的主人,付出并收获着。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把集体舞教学的成果进行延伸拓展,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做成了“六一”节的集体舞表演会,四个年龄段(托小中大)的孩子个个上场,在全体家长面前演绎了最精彩、最生动的教研成果,给在场的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不仅欣赏到了集体舞韵律的美、流动的美、协作的美,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