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率提高过快背后的质量隐忧 早在2008年11省市抽样调查就发现,已有的幼儿园在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班级活动室达标率约为47%,有大约6%的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有60%的幼儿园没有达
入园率提高过快背后的质量隐忧
早在2008年11省市抽样调查就发现,已有的幼儿园在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班级活动室达标率约为47%,有大约6%的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下。有60%的幼儿园没有达到幼儿每天户外不少于2小时的活动时间,有半数的幼儿园1个半小时也保证不了,甚至有26%的幼儿园不足40分钟,还有15%的幼儿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25分钟以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材料也不同程度缺失,农村更加严重。半数以上幼儿园班级师幼比超标,甚至有的幼儿园超出国家规定的2-3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时间少,材料没有保证。
目前,各省市的工作重点均集中在加快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为追求入园率提高而忽视保证质量的问题。一些新增和改扩建的幼儿园存在着环境(包括园舍设备、玩具材料等硬件条件)不达标,班额过大,雇用不合格教师等问题,使在园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教育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
可以说,新旧问题的共存和交织将加剧当前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而20世纪中期以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学前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与促进、教育补偿、消除贫困和积累国家财富等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幼儿园良好的环境质量与保教质量。当今,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追求。
普及与质量并重避免运动式追求数量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段文字之后才提出到2020年的普及率。这意味着到2020年要基本普及科学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强调:普及是基础,质量是核心。一定要普及与质量并重,二者缺一不可。要防止单纯追求规模,一哄而上,而忽视内涵发展、不顾保教质量的倾向,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要求,避免运动式提高入园率。因此,各级政府应调整好提高普及率的步伐,不盲目跃进和追高,同时要承担起对质量的监管与督导责任。把好入口关、质量监督关和教师关,确保建成的每一所幼儿园都能达到质量合格的基本要求。
要确保新增幼儿园符合基本办园条件。特别是接收乡村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城镇低保家庭幼儿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必须保证基本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使幼儿园教育真正能够弥补幼儿家庭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再加上幼儿园增加快,上岗新教师多,培训跟不上,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为此,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并正在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加紧完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
保证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质量是关键。目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已经开始试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已经公布。这两个文件将引导和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从入口关和在职基本规范两个方面保证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不断的专业发展,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整体提高,从2011年起实施的"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进行培训,普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一些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由于自身培训力量不够,培训经验缺乏,造成培训质量低下。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评估,使培训能切实提高教师对幼儿、对保教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全面提高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从长远发展来看,各地要健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提高各类型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协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常规性的、全覆盖的督导评估制度,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保证公办民办幼儿园质量的不断提高。